党史纵横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纵横

中共武汉党史大事记(1957年)

发布日期:2007-06-20 16:31:00

建的重点工程投资总额比上年增加一倍以上(全市城建投资压缩三分之一),而且技术更加复杂,这就加重了武汉市各项支援工作的任务。本年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要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必须作出艰苦的努力。为此,市委决定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作为1957年全年的中心工作,要求各级党组织从思想上、组织上及各方面工作安排上,调动一切力量,保证增产节约运动的胜利开展。同日,市委还发出关于改革工作方法、制度和机构的指示,要求行政及党群机关精简编制15%左右,各公司精简40%左右,各工厂、工地、企业单位精简30%左右。根据这一指示,市委各部、委、办和各级机构作了若干变动和适当精简,但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2月7日,中共武汉市委召开新公私合营企业基层政治工作会议,讨论《加强公私合营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定》和《关于在新公私合营企业中扩大与健全民主管理的试行方案(草案)》。这次会议正确贯彻了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适时地提出了新公私合营企业中亟待解决的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3月30日,中共武汉市委发出《关于在干部中开展整风运动的通知》,要求从4月起,结合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市干部中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以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反对个人主义,以加强共产主义思想的整风运动。

4月22日至28日,政协武汉市委召开第二届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肯定了武汉建设事业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难,围绕如何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样一个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课题进行讨论。大会选举李尔重为武汉市政协主席,熊飞、马哲民、潘正道、徐风笑、晏勋甫、李伯刚、李冬青、陈离、赵铁夫、厉无咎为副主席。李尔重在大会总结时说: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武汉市刚刚开始,总的情况是“放得不够,鸣得不响”。

从4月下旬开始,中共武汉市委有步骤地发动和组织党外人士和广大群众帮助党整风。在4月22日至28日举行的政协第二届武汉市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在5月7日至11日举行的第二届市人代会第二次会议上,在5月13日举行的政协武汉市委座谈会上,市委分别听取了党外人士和广大群众对党的意见。此后,市委又连续召开文艺界、中小学教师界、科学卫生界、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的座谈会,进一步听取意见,接受批评。从4月下旬到6月中旬,形成了鸣放高潮。

4月29日,苏联国家元首伏罗希洛夫主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国务院副总理贺龙等陪同下抵达武汉参观访问。

4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视察武汉。他参观了武钢等企业,听取了中共武汉市委有关部门的汇报,参观了大革命时期湖北省总工会旧址并广泛接触了群众。

5月4日,中共武汉市委举行常委(扩大)会议,贯彻中共中央4月27日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重新讨论和部署全市整风运动。这次会议决定整风运动采取“边学习、边检查、边整,边改、边作”的方法。同时决定抽出几个负责干部专门研究并逐步解决自由市场与物价、农业社民主管理与财务管理、手工业社社员退社等问题。

5月9日,宋侃夫在武汉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笫一次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并作了报告,l6日至20日,市委召开扩大的全体委员会议,传达中央指示并决定全市整风运动分三批进行。24日,市委决定成立市整风领导小组和总办公室,各战线和各区委成立相应的机构。

5月29日,中共武汉市委发出向群众宣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通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传达以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普遍关心,反响强烈。为此,市委要求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同时重申基层单位不开展整风和暂不直接发动群众开展批评运动的精神。

6月21日,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精神,中共武汉市委邀请各民主党派武汉市组织的负责人交换对整风运动的意见。市委负责人在讲话中提出,一方面要继续贯彻边整边改,同时要明辨是非。7月9日,市委发出《关于全面深入地开展反击右派斗争的指示》。《指示》发出之后,全市反右派运动全面展开。这场运动一直持续到1958年,全市共划右派分子6261人(还在工人中划了一批“反社会主义的坏分子”),伤害了一批知识分子、爱国民主人士、党内干部和工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7月1日,武钢一号高炉正式开工修建。这座高炉是在苏联帮助下我国自建的第一座高炉。

7月l2日,中共武汉市委发出关于加强对自由市场的领导和管理的指示。由于上年第三季度末开放部分农副产品市场以后,管理工作跟不上,故本年上半年副食品价格呈上升趋势,出现变相提价、同一商品价格不一等混乱现象。根据市委指示精神,市人委制订了《关于加强自由市场的领导和管理的暂行办法》,并采取其他措施,稳定物价,加强管理,保证人民生活的安定。

8月3日,中共武汉市委发出《关于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的通知》,强调从政治上关心、培养和帮助知识分子,特别是及时吸收高级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入党。由于反右派斗争的影响,本年发展党员637人,为1950年以来历年发展党员的最低数。

9月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武汉市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失业者,绝大部分已经就业。解放后八年来,全市在人民政府劳动部门登记的失业人员13万多人,其中除丧失就业条件的老弱病残者外,11万多失业人员获得了工作。没有正式就业的8000多人,也大多有了临时性的工作。

9月6日,毛泽东视察武汉市国棉四厂,看了该厂大字报,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必须认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勉励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改进思想作风。他还视察了通车前夕的长江大桥,当了解到黄鹤楼重修计划时说:“应该修,这是历史古物”。

9月13日,武汉市各界20万群众热烈欢送第三批3500多名中小学毕业生和两个大学肄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前一、二批只有几百人)。副市长熊飞致开会词。宋侃夫讲话时指出:这是树立新的劳动风气、劳动观点,为青年人的就业和锻炼提高开辟道路的大事。此后,继续组织了学生下农村。

9月26日至l0月26日,中共武汉市委召开郊区区、乡、社三级干部会议。这次会议历时达1个月,是用所谓“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进行整风、整社的会议。市委负责人在讲话时指出:“整风整社是今冬明春郊区工作的中心任务,它是农村中一场社会主义革命,它有助于摧毁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思想在农村的基础,割断城市资本主义经济与农村的联系”。市委要求郊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像搞土地改革一样全力搞好这一工作。从9月下旬起,市委还分别对手工业和新合营的工商业进行了整顿,主要解决企业的领导权和经营方向等问题。

10月15日,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为通车典礼剪彩。武汉长江大桥是于1950年开始测量、设计,于l955年9月正式动工兴建的。正桥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达1670.4米。上层为公路,宽22.5米,下层为双线铁路,宽18米;桥墩建设采用先进的“管柱钻孔法”。在苏联专家组的技术援助下,整个大桥建设时间短、速度快、质量好,创造了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奇迹。通过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锻炼培养了一支过硬的建桥队伍,成为以后全国桥梁建设的骨干,实现了在大桥筹建过程中毛泽东所作的“建成学会”的重要批示。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接通了京汉和粤汉铁路,使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从此,“天堑变通途”。

11月2日,中共武汉市委召开全市整风单位党员负责干部大会,李尔重作《关于边整边改问题的报告》,指出全市边整边改的高潮正在形成,但部分单位出现了僵局:群众没有畅所欲言;领导举棋不定,劲头不大;领导没有认真改,群众冷下去了。他指出:要迅速突破僵局,关键在于领导下决心,自觉地参加革命。他要求坚决地、大胆地、放手地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并提出了具体意见。

11月4日至9日,中共武汉市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到会正式代表616人,列席的有各级党组织负责人480人。会上宋侃夫传达了中共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根据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检查和安排市委的工作。李尔重作市委工作报告。这次会议的决议提出:“全党必须进一步认识整风的必要性和目的性,必须大胆地、坚决地、彻底地放和大胆地、坚决地、彻底地改,诚心诚意地整风,继续把反右派斗争进行到底。为着完全实现这一目的,又必须坚决地、大胆地、放手地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多数”。会议补选方敬之等8人为出席中共湖北省代表大会的代表。

l1月l3日,在武汉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人委工作报告宣布: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武汉市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已经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工业城市。

11月28日,中共武汉市委发出《关于进一步改善领导作风的指示》,指出:在大鸣大放和边整边改的过程中,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受到了揭发和批判;本单位能够解决的问题迅速得到了解决,领导与群众的关系有所改善。但同时指出,这仅仅是一个开端,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这种进步是不巩固的。《指示》提出了必须采取的整改措施。

12月3日,中共武汉市委决定扩大基层单位(企业学校等)的职权,使之在统一计划和统一布置下,能够直接地因时因事制宜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对于工厂企业、建筑企业、中小学校等单位的人权、财权、事权由各主管部门适当下放。

l2月10日,武汉市决定下放干部27000人,宋侃夫向科级以上干部作动员报告时指出:为了建立一支经得起风险的干部队伍,为了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为了适应建设的需要,移风易俗,必须下放干部,掀起全面“整改”的高潮。会后,各单位纷纷公布干部下放名单。到l2月下旬,下放干部增至32900多人。

12月26日至31日,武汉市总工会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任务就是在新形势下,根据中国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所确定的任务,用整风精神检查和总结工会工作,动员全市职工掀起新的生产高潮,迎接和保证实现第二个五年计划。宋侃夫等领导人出席了大会。李尔重代表市委致祝词,并作了《争取整风全胜,掀起新的生产高潮》报告。市总工会主席赵铁夫作了《武汉市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副市长伍能光作了《武汉市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及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的报告。大会选出市总工会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72人,常委l3人。赵铁夫为主席,苏星、孙文英、陈玉玺为副主席。

12月,武汉地区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超额完成。1957年同1952年相比,武汉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9倍,为l949年的6.4倍,五年中每年平均增长24.3%。地方工业总产值增长1倍,超额完成“一五”计划规定的指标。在工业总产值中国营经济占58.7%,合作经济占0.3%,公私合营经济占41%;在手工业总产值中,合作经济占90.5%,个体经济占9.5%;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国营经济占44.4%,公私合营及合作经济占40.6%,私营经济占5%。农业总产值增长43.4%,参加农业合作社的人口占98.9%。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增加2.56倍,职工平均工资增长30%,新建住宅3l0万平方米,实行公费医疗和劳动保险的职工增加l倍。新建、扩建工业企业160多个(内新建32个)、学校150多所(内新建l00所)、医院19所(内新建13所)、道路44条(内新建23条)、各类设计院20多所。国家在武汉的基本建设投资达15亿元,其中用于工业性投资达4.4亿元。新建的32个工业企业,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的有29个。城市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都有很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