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纵横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纵横

李 先 念

发布日期:2008-06-06 16:50:00

李先念(1909–1992年),湖北黃安(今红安)人。9岁读私塾,12岁学木工。1926年10月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7年11月率领本乡农民参加黄麻起义,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秋,率游击队編入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10月转地方工作,任中共高桥区委书记、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陂安南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秋任红四方面军第11师33团政治委員,率部参加黃安、商潢、苏家埠、潢光战役。1932年7月任11师政治委员,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中,他与师长倪志亮指挥所部在枣阳新集和土桥铺地区冲破国民党军围攻堵击,为全军打开通路。同年12月被任命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创建川陝苏区的斗爭。1933年5月在反“三路围攻”中的空山霸战斗中,率所部切断国民党军退路,为方面军夺取反围攻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7月任红30军政治委員。10月在宣达战役中,率该军一部,奇袭达县城,歼灭守敌,缴获大批军用物资。1934年8月,方面军反“六路围攻”作战转入反攻时,他坚决支持和执行徐向前大纵深迂回的正确决断,同兄弟部队一起在黃木亚貓埡地区围歼国民党军1.4万余人。同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3月指挥所部参加强渡嘉陵江战役后,随方面军主力长征。5月奉命率方面军一部由岷江地区西进,以策应红一方面军的行动和迎接中共中央。6月指挥先头部队攻占懋功后,同紅一方面军会师。8月与代军长程世才指挥包座战斗,以围点打援、分割围歼、速战速决的战术,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49师,打开了红军向甘南进军的门户。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他指挥红30军在靖远县虎豹口今河抱口突破黃河天险,继在兄弟部队协同下占領战略要地一条山、五佛寺。11月11日中央军委决定,渡河部队组成西路军,他被任命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指挥红30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同国民党军浴血奋战。1937年3月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失败后,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军事指挥。面临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困,率余部翻越终年积雪的祁连山,穿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历尽艰辛,于4月底到达甘肃、新疆交界处星星峽,在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的接应下,转至迪化今乌鲁木齐,为中共和红军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1937年底到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学习。

1938年调任中共豫鄂边省委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军事部部長。1939年1月任新四軍豫鄂边独立游击大队后为挺进支队司令员,率領160余人进入豫鄂边地区,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豫鄂边抗日根据地。1940年1月所部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任司令员。在日伪军和国民党頑固派军队两大力量的夹击下,他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挫败了日伪军的“扫荡”,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在反共高潮中对边区发动的进攻,坚持了豫鄂边区敌后抗日游击斗争。1941年2月任新四军第5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确定坚持鄂中、豫南基本区,巩固襄河西,发展鄂东、鄂皖边的方针,指挥部队跳跃回旋,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吞食”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并开辟了鄂皖边,打通了与第7师的联系。同年12月,他抓住战机,指挥主力一部发起侏儒山战役,歼灭日伪军5000余人,解放了汉川汉阳沔阳地区,巩固和扩大了鄂豫边抗日根据地。1942年12月,日伪军万余人围攻5师领导机关所在地大悟山,他率领师部突围,转入外线作战,打破了日伪军的“铁壁合围”。1943年1月兼任中共鄂豫边区委员会书记,他主持召开的区委扩大会议,正确解决了军队与地方、军力与民力、短期斗争与长期斗争的关系等问題,作出了符合时局发展的决策,进一步推动了边区的武裝斗争和政权建设。对于这个時期的军事斗争,中共中央华中局嘉奖5师“发展工作第一,独立作战第一”,灵活地执行攻守策略,充分利用了敌顽矛盾,使自己得到生存和发展。1944年指挥5师及边区地方武裝,以鄂豫皖边为中心向南、向北展开攻势作战,分兵组成豫南游击兵团,向河南发展。后相继派兵到淮北、湘北、鄂南地区发展,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同年10月任鄂豫皖湘贛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国民党军的军事进犯,率部参与发起自卫反击的桐柏战役。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成立时,任中共中原局副书记、中原军区司令员,统帅和指挥作为全国六大作战区域之一的中原解放区6万部队,展开了艰苦的斗争。1946年1月,先后在汉口、宣化店,协助周恩來等与国民党代表就中原停战问题进行谈判。6月当蒋介石发动全面內战,调集30余万兵力分4路围攻中原解放区时,根据中共中央“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他审時度势,及時选择突围方向和時机,在敌军发动总攻前夕,指挥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分两路突围,实行战略转移。他与政治委员郑位三率领右路突围部队秘密撤离宣化店地区,越过平汉铁路。继而冲破国民党军在天河口、苍苔、丹江、南化塘等地的重重追堵合围,历尽艰险,终于胜利到达陕南,率部发动敌后游击斗争,创建豫鄂陕边区根据地。9月底奉命回延安,继续指挥中原军区部队的作战。1947年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8月率野战军第12纵队进入大別山,与刘邓大军会师,参加重建大別山根据地的斗争。1948年5月任重新组建的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

1949年5月起,主持湖北省党、政、军全面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兼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武汉市委书记兼武汉市市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兼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在主持武汉市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及时把全市党和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领导全市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使武汉的国民经济得到较快恢复与发展。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领导武汉的“三反”、“五反”运动,同时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改造运动,为武汉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1954年调到中央工作,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斗争,并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协助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经济工作。1976年10月,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他是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共第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副主席,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83年4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8年4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1992年6月21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