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研究 > 专题研究

汉正街改革对武汉发展的启示

发布日期:2015-03-07 10:52:00

汉正街作为武汉市名片,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历史进程中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坐标意义。它曾经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伟大实践,为武汉烙上了敢为天下先的鲜明印记。今天的汉正街,改革势头依然强劲,我们回溯汉正街的改革进程,畅想汉正街景象,对武汉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冲破传统体制束缚,在传承与弘扬中奠定武汉改革开放之基

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汉正街,既是武汉商业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城市文明的灵魂和载体。久远的商业文化、不竭的创业动因和海纳包容的气度,让汉正街血液里激荡着求变创富基因。当历史进入1979年,业已萌动且分子般游弋的汉正街经商薪火,一遇改革开放的春风,便焕发勃勃生机。汉正街人秉承敢为人先的历史传统,弘扬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办大市场、行大流通的气魄,率先将个体私营经济推上中国市场经济的舞台,在全国第一个恢复小商品市场。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对汉正街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从此,汉正街被誉为“天下第一街”,成为全国私营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改革开放的风向标。

汉正街的改革与复兴,是武汉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在武汉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大胆尝试,汉正街突破了重生产、轻流通和地域封锁、统购统销的传统模式,在全国率先允许批量销售、长途贩运,开启了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新时代,奠定了武汉辐射全国的流通格局;突破了“一大二公”、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传统体制,在全国率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武汉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造商贸旅游核心,在定位与转型中探索城市功能提升之路

探索差异化发展,提升现代城市综合功能是汉正街发展的理性选择。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加深、城际间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面对生产销售的地域界限趋向模糊、城市居民对城市功能需求的不断增长,汉正街市场传统业态面临挑战,做大做强受阻瓶颈。硚口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商贸服务业集中度高、商业文化积淀这一特质优势,重新定位汉正街区域功能,提出了打造汉正街商贸旅游区的战略规划,力图将汉正街打造成以集贸易、会展、信息、旅游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现代服务业功能聚集区。区域功能的重新定位,直逼汉正街逐步转移剥离低端业态和加工制造业,加快向总部中心、结算中心和休闲旅游中心转型。

探索建设汉正街商贸旅游区,对武汉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武汉正处于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中心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汉正街打造商贸旅游区,将加快低端商贸业和加工制造业向武汉周边梯度转移,有利于提高核心地带城市资源的经济效益和功能效益,有利于推进武汉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态势,有利于提升武汉商贸服务业的辐射力和比较优势,从而加速形成武汉城市圈二、三产业间的关联效应、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和城市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效应。同时,产业布局在核心区域的优化也将使武汉的城市功能进一步向“时尚”、“宜居”、“宜游”的方向拓展,形成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地区辐射力。

——重塑城市主题文化,在挖掘与重构中凝聚武汉城市发展之魂

擦亮汉正街名片,让城市文明熠熠生辉。城市是文明的载体,也是市民精神生活的慰藉地——汉正街无疑具有宝贵的城市文化财富。如何用好这笔资源是汉正街实现价值最大化、再创事业辉煌的关键,也是武汉打造商贸服务业品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构筑汉正街商贸旅游区的蓝图中,硚口区以“商贸旅游”为主题,在老街部分路段建设明清风格的商业步行街,串连新安书院、大小泉隆巷、淮盐巷等一批汉正街历史建筑、老街巷、老会馆,修复和建设观音阁、关帝庙,通过深入挖掘汉正街的商业文化内涵和滨江旅游资源,进一步构建休闲创意带、品牌展示带、文化旅游带、滨江观光带四条文化横带。城市自然要素、经济发展要素和社会发展要素在城市主题文化构建中的凝练与整合,必将为汉正街以及武汉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附加值和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构筑城市主题文化,凝聚城市发展之魂。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文化资源丰富,要想坐稳中部崛起的“领头羊”位置,实现城市价值的最大化、发展形态的高级化、城市发展的品牌化,必须通过挖掘重构城市的特色文化资源,整合经济发展要素、文化要素、城市自然要素,构建多极态的城市文化主题,才能进一步提升放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恰逢其时,凸显汉正街商贸旅游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汉正街商贸旅游区作为武汉腹地,串北部武广现代摩尔商圈、联南边汉江、南岸嘴、龟山旅游景区,形成梯次过渡;衔东边武汉江滩、南边汉江景观带,接西边琴台景区,形成滨水休闲观光长廊,集大武汉商贸、旅游、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武汉城市主题文化将给世人耳目一新、惊艳无比的感受。

(作者单位:硚口区委)